惠妃一生要强,怎能不急。
惠妃病了,无法主持小选。宜妃抓住机会狂吹枕头风,也没能如愿掌权。皇上思虑再三,定下由德妃主持小选,荣妃和宜妃协办。
“别看欠条多,钱却是不多。只不过借钱人大多是本家,不是伯祖父,便是叔祖父,有出五服,有还没出,就有些难办了。”
不然皇上也不会轻易开国库借钱,胤礽笑:“老四今年才及弱冠,老八刚刚上朝站班,无人头前开路,如何能把差事办成。”
也对,历史上四爷追讨欠款的时候,差不多到而立之年。类似伯祖父,叔祖父长辈几乎都走,阅历增加,难度反而降低了。
真正困难的地方,不过是欠款更多,涉及人员更广。
如今四爷才及冠,便是有三头六臂恐怕也应付不来。
“既然如此,皇上为何做出这样的安排?”话问出口,深谙帝王心术石静心中早有了判断。
抬眼看胤礽:“莫非想试探你?”
胤礽知道石静聪明,却没想到她能聪明到这种地步,连圣心都能立刻算清楚,他自己也是想小半日才悟出来的。
“皇上立我为太子,却又将重要的差事均分给诸皇子,历练他们,对外的说法是给我培养助手,其实也有留后手意思。”
万一他不成器,或英年早逝,不至于后继无人。
石静懂胤礽意思,怕他说出来难过,立刻接上话头:“皇上可以养蛊,让诸皇子相争,胜者为王,却希望你能善待一众兄弟,做到兄友弟恭。”
“有点难。”说到这里,胤礽忽然没了胃口,放下筷子。
皇上自己养蛊,却不希望胤礽这条大蛊吞吃其他蛊虫。要知道,如今这罐蛊,除了三阿哥,都盯着太子之位呢,一个个盯到眼蓝。
且个个实力不俗。
皇上拘着胤礽,刻意培养一众皇子,放任他们一次次咬上来,不是让胤礽等死吗?
历史上,太子胤礽就是这样被人一口一口“吃没”,精神长期紧绷,最后几近疯癫。
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一点一点蚕食,却什么都不能做,换谁都得疯。
胤礽能撑到三十几岁才疯,都算心理强大了。
思及此,石静同样没了胃口,可日子总要过下去,就得这样一天一天地熬。
人是铁,饭是钢,处境已经很操蛋了,再不吃饭,身体都要垮了。
因为要说体己话,屋里没有留人伺候。石静亲自给胤礽盛了一碗笋干火腿老鸭汤,推过去:“鸭汤滋阴润燥,笋是上回黎百玉进宫送的,永安笋干,炖汤最是鲜香。”
当初石静反对石文炳续娶,还是他从中说项,才让她改变了主意。婚后,石静一直在为他筹谋,很少关注娘家。
胤礽不放心,派人暗中盯了一年,发现黎百玉对石青和石争视如己出。两房分家之后,石文炳早出晚归,把后院和两个女儿完全交托给了黎百玉。
派出去的人打听过后,告诉他石家长房吃穿用度,用全是石文炳俸禄,黎百玉私下也拿了银子贴补,分文未动石静留给两个妹妹银钱,说太子妃留下的东西日后都要作为三姑娘和四姑娘陪嫁,一并带去夫家。
胤礽这才松了口气,觉得石静果然没看错人,吩咐下去照顾黎百玉生意,让好人有好报。
“好,先喝汤,开开胃。”胤礽端起老鸭汤,像喝酒似的一饮而尽,再抬眼已然恢复了往日的从容。
他拉起石静手,轻轻摩挲:“掌珠,你放心,不为兄弟,不为皇上,哪怕只是为了无定河边那些给我送过鸡蛋和瓜菜的百姓,我也会协助老四把国库的债追回来。”
然后把追回来银子全都划拨到河道总督府,用于河道治理。
皇上喜欢养蛊,那便让他养好了,兄弟们觊觎皇位,也让他们觊觎吧,他见招拆招便是。
无定河之后,还有黄河。黄河之后,还有长江,每年都有水患,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。河道总督府有很多事要做,他不会将自己宝贵时间全都内耗在争权夺利上。
从前时常迷茫,找不到前路和方向,他感觉自己的精力旺盛到可怕,夜夜笙歌也不觉得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