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切都在朱樉的预料之中。
朱元璋派他去北境,派这些将领随行,既是辅助他平定北境,也是监视他的行动。
“此次北上,恐怕不会一帆风顺。”
朱樉心中暗忖,“不仅要平息可能的边患,还要应对朝中那些暗流涌动的势力。”
傍晚时分,大军在一处平坦的谷地扎营。
朱樉召集众将领入帐议事,了解各部的情况和士气。
“诸位将军,此次北上,朝廷寄予厚望。”
朱樉环顾众人,语气沉稳,“北境不仅面临外患威胁,内部也有不稳定因素。我们必须同心协力,确保边疆安宁。”
老将陈德率先发言:“殿下放心,我等定当尽心尽力,不辱使命。只是,北境形势复杂,藩王势力盘根错节,我们需要慎重应对。”
朱樉点头:“陈将军所言极是。我已派人收集了北境各地的情报,等到了宣府,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。”
年轻将领徐鹏提出疑问:“殿下,有传言说蒙古部落近期活动频繁,是否属实?”
“这正是我们需要核实的情报之一。”
朱樉回答,“蒙古各部之间关系复杂,有的亲明,有的敌明。我们需要分清敌友,有针对性地应对。”
众将领又讨论了一些具体的军事部署问题,朱樉耐心倾听,不时给出指导。
会议结束后,他单独留下了陈德。
“陈将军,你在北境服役多年,对那里的情况最为熟悉。”
朱樉直言不讳,“我想听听你的真实看法。”
陈德沉思片刻,回答道:“殿下,北境表面平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藩王虽然已经交出军权,但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仍然巨大。特别是秦王朱榑的势力范围,与我们此行的路线有所重叠。”
“秦王?”
朱樉眉头一皱,“他不是在南方吗?”
“他本人在南方,但他的旧部和亲信仍掌控着北方的一些要害。”
陈德解释道,“而且,自从朱棣被擒后,这些人变得格外活跃,似乎在准备些什么。”
朱樉若有所思:“看来,父皇派我北上,确有其道理。北境的局势比想象中更复杂。”
陈德点头:“殿下明鉴。这些藩王的旧部,表面上已经归顺朝廷,实则心怀二意。他们与边境的一些小部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若有异动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“了解了。”
朱樉拍了拍老将的肩膀,“多谢将军直言相告。从明日起,我们要更加谨慎行事,加强对周边的侦查,防范可能的袭击。”
“父皇派我北上,究竟是试探,还是真有要事?”
朱樉喃喃自语,“北境的局势似乎比想象中更加复杂。”
他想起了朱棣在被押解回京时说的那些话,暗示有人利用削藩之机谋取私利。
当时他以为那只是朱棣的挑拨离间,但现在看来,或许确有其事。
那些表面上支持削藩的大臣和将领,内心深处未必真心拥护这项政策。
他们可能只是趁机削弱藩王势力,从中渔利。
思索良久,朱樉决定加快行军速度,尽快抵达宣府,掌握北境的具体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