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场休息时,他主动替她倒了一杯气泡水,水珠凝在玻璃杯壁上,闪着细碎光芒。
她接过,指尖擦过他掌心。没有多馀动作,但他确实感受到她微凉的体温。
他语气平稳地开口:“今晚你来,是因为音乐,还是我?”
她抿了口水,喉头轻微滑动,才缓缓开口:“都有吧。”
顿了顿,她转过头看向他,唇边还留着杯口的冷雾:“只是我还不确定……你哪部分比音乐更动听。”
他眼神暗了几分,盯着她的眼,仿佛想从她每一寸反应里,读出她究竟想玩到哪一步。
“我不急,”他靠近些,嗓音掠过她耳后一寸之地,“只是想确保你,今晚不会饿着。”
—地点位于金融区顶层,是他亲自挑选的私房料理餐馆,每一道菜都像艺术品般精致,窗边是一整面延展至天际的落地玻璃,俯瞰整座城市的夜色灯海。
空间极静,连呼吸声都显得清晰,是个适合让情绪慢慢发酵的地方。
他贴心地为她拉开椅子,红裙随着她坐下的动作轻轻荡开,在灯下描出一道微光流转的弧线。
她锁骨闪着像月光一样清冷的白,红唇与手腕交错出一种近乎致命的画面感,像是一幅色调极度克制,却充满暗示的构图。
他坐在她对面,目光未曾回避,也没试图掩饰。
整顿饭他话不多,连拿刀叉的动作都极为克制、安静。但那双眼,几乎从没离开过她。
他像是在暗中拆解她每一道神情、每一个呼吸,甚至是她故意忽略的沉默。
而她也不闪躲—她的眼神从容,举止间自有一种温柔却不容侵犯的掌控感。
她没说话,但她始终坐得很稳,仿佛这里不是他设局,她才是场上的那个裁决者。
他忽然开口,语气不经意:“你怎么看近几年资本市场的异常走势?”
原本只是个测试。
但她抬眸,语速不疾不徐,举出一个欧洲独立基金操盘手在流动性冲击下转为“情境式配置模型”的案例,说完后还补了一句:
“市场从不善待太情绪化的参与者。你的仓位能不能活下来,从来只看你在风暴里能不能做到无感。”
那瞬间,他握着酒杯的指节轻轻一顿,眼底波光微动。
她的话不像套用背诵,更像是一种真正内化过的冷静与洞察——熟悉风暴,也知道如何与风暴共处。
“所以你选择看空波动,而不是试图掌握它。”他轻声说,像在确认她的立场,也像在暗中投出一个邀请。
她微侧过脸,红唇弯起浅弧:“在没有人能完全控制叙事之前,最稳定的姿态就是沉默。”
他低笑了声,难得地,像是真的被撩动了什么。
那不是知识层面的契合,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默契。
那一刻他才明白,过去被灌输的所有“择偶条件”,其实从来没触碰过他真正想要的那一种人。
——一个能与他在暴涨暴跌中静静坐着的女人,对权力不炫耀,对欲望不张扬,甚至在酒杯之间,也能听懂他那些半句话背后的语意。
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在《MIRROR》见到她的那一幕。
红裙,红唇,微抿的笑,像火一样撩人。她站在人群边缘,安静却骄傲,眼神冷淡却不疏离。
而现在,她就坐在他眼前,距离近得几乎可以闻到她身上那抹若有似无的香气。
那香气和她一样——不张扬,却叫人上瘾。
他终于开口,声音低哑,像一杯熟成多年、被缓缓倒出的酒:
“你今天……特别漂亮。”
他没刻意压低声音,但语尾那一点沙哑,像不小心落下的轻触,恰巧擦过她耳后最敏感的神经。
她抬眸望他,语气柔和却清醒:“谢谢叶总的赞美。”
那眼神太过冷静,像早就看透这场邀约背后的真正意图,只是选择配合而不拆穿。
饭后,侍者悄然退场,桌边只剩两杯未喝完的红酒与灯下微晃的倒影。
他还在看她,目光沉而灼,像一场无声的宣告。
她察觉,缓缓抬眼,语气轻柔又带一丝戏谑:“怎么,看得出神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