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,不是苏曳的捷报。因为这个时候,苏曳没有向朝廷发捷报。
而是胡林翼、骆秉章等人的弹劾奏章。
弹劾苏曳勾结发逆林启荣,联手谋害沈葆桢率领的湘军。
弹劾苏曳根本不是打下了九江,所有的战都是沈葆桢打的。
弹劾苏曳和林启荣做了交易,用粮食和银子换取九江空城。
湘军在流血牺牲,而苏曳一枪没放,一战没打,靠着投机取巧,靠着和发逆交易,才夺取了九江城。
这和当时的伯彦,又有什么区别?
伯彦作为科尔沁亲王的世子,因为投机取巧,虚报战功,还被一撸到底了。
那苏曳呢?
难道就不做任何处理了?
何其不公?
如果单纯是这样,这也没什么。
最关键的是,接下来湘军那边传来的奏报。
沈葆桢成功劝降韦俊和杨辅清,南昌马上易帜,就要兵不血刃拿下南昌城了。
如此一来。
湘军的功劳,就要超过苏曳了。
南昌是省城,毫无疑问肯定是比九江更加重要的。
那样就意味着。
苏曳那边靠着不光彩手段得到了一座九江空城。
而湘军这边,实打实招降了发逆的两个国宗,收服了三万多兵马,而且还收复了南昌城。
如此一来,高下立判了啊。
当然,这也没有什么,皇帝和苏曳之间本来就商议过,这是激将法。
他的兵力不够,主要还是刺激湘军去收复江西。
但是现在,湘军巨头们弹劾苏曳勾结林启荣陷害沈葆桢。
偏偏苏曳这边,还不上奏章自辩。
于是乎,弹劾奏章又如同雪片一般飞来。
如果湘军真的立下收复江西的大功,那……那就是要给湘军一个交代的。
皇帝一直等着苏曳辩解奏章。
偏偏一直等不到。
而偏偏在这个时候,东陵那边发生了重大事故,修建皇陵过程中出现了坍塌,死了上百人。
这件事情,又牵扯到了苏曳兄长苏全。
原因是工部在扩建皇陵,拨过去的钱早就花完了,超支了很多。
于是,按照惯例,工部又直接从户部借挪银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