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自己在他心里,就是一个逗趣的玩物。
她小心地从最安全的话题切入,不着痕迹地道:「女儿即将及笄……必然生得可人,三郎一定颇为疼爱吧。」
景熙帝显然并不想多提,只淡淡「嗯」了声。
阿妩还想问问什么,但又觉得他似乎并不太喜欢这个话题?
景熙帝却开口道:「她被宠得无法无天,性子过于骄纵了。」
对于这一点,景熙帝其实不太满意。
当初他登基为帝后,为了尽快亲政,执掌大权,也因大晖皇室的祖训,他早早大婚,大,还算勤勉地广洒雨露,繁衍皇嗣,绵延国祚。
如此一番劳作辛苦,只得太子和德宁公主。
之后因政务繁忙,他根本无暇多顾,待到朝堂局势终于稳定下来,他有了闲情逸致看看儿女时,德宁公主已经五岁了。
五岁的小公主,一团孩子气,景熙帝自然也是喜欢的。
不过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小脾性,似乎过于任性骄纵,被她的母妃李氏惯得不成样。
恰这时皇太后提议由她亲自抚养德宁公主,以慰膝下寂寥,可李氏并不愿意。
景熙帝后宫子嗣单薄,只这么两个金疙瘩,德宁公主身为公主,地位自是不能和太子同日而语,但也已经足够李氏在后宫享受尊崇,这是她十月怀胎得来的,她当然死死抓着不放。
对于这个为自己孕育了德宁公主的李氏,景熙帝还算包容,她既不愿意,也就随她。
大晖立国一百二十多年,又有前朝之鉴,积厚成器,诸般建制都完备周全,上至君王起居行止,下到群臣丧葬婚娶,黎庶营谋生计,士卒操演武艺,百事皆有定章循。
不过由此也带来一些弊端,比如大晖妃嫔,多出身至微,采选于良家女,即家世清白,非大富大贵者,且禁止大臣进献,一则防止外戚弄权,二则倡扬宫廷勤俭之风,并要皇室子弟知民间疾苦。
李氏原是商户之家,专为皇都供应绒花的皇商,在景熙帝大婚那一年经采选入宫,最初并不起眼,只为选侍,后因孕德宁公主,封美人。
这几年景熙帝后宫平平无奇,大家雨露均沾,每过三年按部就班都有封赏擢升,李氏因有公主傍身,自然比其他人更胜一筹,不过也只是一个嫔而已。
一直到去岁时,考虑到德宁公主年岁渐长即将缔结姻缘,景熙帝并不愿意委屈了这唯一的女儿,便再次擢升李氏,位至康妃。
其实回想起昔日,关于德宁公主的安置,景熙帝有着淡淡的悔意,原不该要康妃来抚养。
小门小户的出身,没见过什么世面,骤然得了这样的富贵,又生了大晖的公主,便稳不住心骨,有些张扬了。
公主纵然有专门的尚宫和太傅来教导,但和康妃同处一室,难免沾染了些。
只是那时候他自己也还年少,所思所想并不够周全,还不知道作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,更不知道当初处处谨慎小心的小选侍,性情竟张扬起来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他无法容忍太子身边的宁氏,若寻常妾室也就罢了,可太子对那女子太过贪恋,龙锦卫暗卫来报,太子在宁氏房中颇为沉迷,甚至彻夜放荡。
他不想自己儿子沉迷于那样女人,更不想自己长孙出于那样的女人。
人这一生难免有诸多美好的臆想,比如景熙帝想像中的太子应是博纳多容,万机独断,想像中的公主应是柔嘉安贞,静容婉柔,可他们并不是这样的。
他们是他的儿女,但又有自己的秉性,并不能如一盆松景一般被剪裁。
所以他的孙辈,他要直接在源头掐断。
然而此时,阿妩听到那句「骄纵」的言语,却是道:「定是你太过疼爱她了!」
(。)
: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