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女官等候在此,迎了阿妩进去,又给阿妩讲起琅华殿的布局,以及以后的种种。
阿妩走了这么多路,其实脚都是疼的,哪里顾上那么多,只不过恍惚听着罢了。
女官自然看出她的疲乏,但还是大致给她讲了接下来的安置。
她如今是贵人,贵人每个月的俸禄是五十三两,这个叫做红花钱,若在宫内担任职务或者差事,另有职务钱和赏钱,贵人有一日两膳并一次茶汤果饵,都是官中供应的,不用钱,每个月食蔬衣布,鞋料巾帕,都是官家按照一年四季来供着。
贵人殿中有内外服役若干人,负责洒扫浆洗,并纫针裁剪,这些宫娥内监的各样开支一应都是观中开支。
阿妩听到这些,慢慢地反应过来。
她便问道:“也就是说,每个月有五十三两银子,白吃白住白用侍女,我什么开支都不用?”
女官一愣,之后点头道:“是。”
她很快补充道:“除了这五十三两,还有一些奖赏,职务饷银,额外赏钱。”
阿妩有些来兴致了,好奇:“比如?”
女官:“比如眼下正要筹备德宁公主的及笄之礼,若是贵人在皇后娘娘那里领了差事,负责一些调度差事,那就能有饷银。”
阿妩一听就觉得头疼,在那位皇后手底下捞钱,只怕是艰难得很,罢了罢了。
她只好问道:“赏银呢?”
女官:“每个月都会有女官为后宫妃嫔并诸位宫娥教习,若是娘娘读书好,能通文理,便可晋升,晋升了,每个月饷银自然多了,按照惯例,皇后娘娘和陛下也有格外赏赐。”
读书?通文理?
阿妩越发惊讶,她看着女官,小心翼翼地道:“可是,妾身是侍奉陛下的,并不是要进学的吧?”
那女官轻轻一笑,恭敬地道:“娘娘有所不知,后宫之中素来是这规矩。”
阿妩困惑地看着女官。
女官笑了笑:“贵人听下官仔细讲来,便应明白了。”
于是那女官便详细讲起来,阿妩这才知道,大晖素来重子嗣,也重子嗣母系的选拔,但又不喜外戚,是以后宫女子多为民间良家女,这些女子经过一道道甄选后进入后宫,或者走女官之路,或者作为后宫备选。
走女官之路自然要会读书,通文理,先当女秀才,之后递迁为女史,再升宫官,最后到六局掌印。
至于后宫,要选那些品行端庄通晓文理的,还要看帝王的心思了,根据帝王喜好有个最初的份位,之后要学习四书五经,学习丧葬之礼,学习迎送宾客,还要学习琴棋书画。
总之,要学。
学好了,每年都有考核,对,是考核!
考核得好,便有机会擢升。
阿妩听得两腿无力,她确实也是识字的,还曾读过一些书,但……好不容易进了宫,却要她考女秀才?
她几乎站都站不稳了,颤巍巍地扶着屏风,问女官:“除了读书,可有其它晋升之法?或者——”
她一腔热血已经烟消云散,没出息地道:“只勉强每个月得这五十几两红花钱度日,可以吗?”
女官看着阿妩那没志气的样子,想了想,点头,不过还是提醒道:“只是那样的话,贵人在皇后娘娘跟前自然没脸,陛下也会不喜,往日陛下最喜文采出众者,比如惠嫔娘娘,她读书好,陛下曾几次夸她。”
阿妩听着,突然记起景熙帝把她交托给惠嫔,要惠嫔“好生照拂”。
敢情这照拂,是给她找了一位同门师姐,要她跟着人家好好读书学习吗?
她颤巍巍的,抱着最后一丝希望:“还有别的吗?”
女官想了想,又道:“按照大晖后宫祖制,天子每个月行幸后宫,若是得临幸,便可有额外赏银,除此之外,若是能为皇家开枝散叶,绵延皇柞,那就不只是赏银,还会有额外晋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