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里摇光桃花双眸霎时闪过光芒,随即又叹了口气。
夏清泽看裴逍射了几箭,每发必中,而自己射的箭离靶心要多远有多远,只能说射在了靶上。他冷哼一声,将弓箭丢给了在他后面的虞砚。
裴逍始终旁若无人,专注射完十箭后,去箭靶的位置拔了箭,连弓一起给了祁青阳。
“裴逍,你这箭无虚发啊!”祁青阳接过弓箭,称赞道。
裴逍没有言语,只点了点头。
不少学子想着裴逍射完,没什么可看了,就陆续回去自己位置。有几个还没来得及走开,恰好看到第二个射箭的祁青阳箭技竟也不俗,更是惊讶。
祁青阳从箭囊中抽出一箭,拉满弓,“咻”地一声箭离弦飞出,瞬息间那箭靶中心便插了一箭。似此,他又射了九箭,箭箭中的。
射完后,他去箭靶处取箭,裴逍跟去一起取箭,走到箭靶旁,看到箭身没入箭靶深有几寸。她在祁青阳拔箭放入箭囊的间隙,也伸手拔箭,却是一下子没拔出来。裴逍心中暗自感叹,
祁青阳不仅箭技准,这力道也是颇大。
她多使了几分力,才将那箭拔出。
“不错不错,少年可期啊。”安先生大笑着走过来,拍了拍裴逍和祁青阳的肩膀。
裴逍拱了拱手没说话,祁青阳揖礼谦虚回道,“侥幸而已,先生谬赞”。
安先生笑着点了点头,走去指导其他学子了。
·
自修时间,裴逍去了典籍楼。
典籍楼从外面看,像座宝塔,高有六层,地上五层,地下一层。门上有先帝亲笔所题匾额。
一二层的布置形式是一圈博古柜围绕,中间有案几,供人坐着研读。三层往上则全是博古书架,一排排陈列着,摆满了书卷。地下一层也是这样的布置。
典籍楼收藏书籍众多,京中官员也时常会来这里找寻典籍。
裴逍在第四层,找到了夏慕卿之前所说的《国子学历届学子优秀诗文集》。她翻看诗文集,果然在其中找到了署名“天福十二年国子生裴晔”的诗文。
裴逍一一仔细翻阅裴晔的诗文,找到了课上她所念的那首,确实如夏慕卿所说只有前两句,另有几首,也曾见父亲写过或念诵过。
她合上书卷,陷入了沉思。
她相信以父亲的品性,不会将别人的诗作借来说是自己所写,况且这里面和父亲念写过的诗重合得也不止一首,那有极大的可能——父亲就是裴晔!
国子学入学会严格审查户籍文书。她的户籍身份便是当时要入县学读书时,师父托了他在雁城县衙的关系,找人帮她办的,当时还给父亲补了“裴秀”这个身份的户籍文书。
如此看来,裴晔可能才是父亲的真实身份,而裴秀只是他的化名。
也就是说,父亲在天福十二年入国子学,在国子学中结识了阮先生,后来在天福十五年中进士科榜首之后,远离京师,带着她逃到了千里外的边境雁城。
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
父亲又是为了躲避什么仇家?
一年前难凉寨被剿灭,会不会也是那仇家所为?
·
裴逍带着满腔的疑惑,从典籍楼往回走。
走到园林区的小径,裴逍听到周围有响动,仿佛有人躲在附近,她停了脚步,突然两侧里有凉水泼来。